户县道路

户县县道 #

户县县道九纵八横,九纵八横是当时以农业为主的户县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5年里组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县平原地区建成了“九纵八横”主干公路,形成了棋盘式路网格局。

简介 #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当时以农业为主的户县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吊庄、插花地难以耕作,交通不便,水利设施滞后,严重影响生产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当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以苏耀先为班长的县委一班人通过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科学决策,迎难而上,5年里组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县平原地区建成了“九纵八横”主干公路,形成了棋盘式路网格局,人们俗称“九纵八横”。

早期道路 #

古道 #

户县通往境外的道路,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时夏启于雒阳(今洛阳)举兵西抵户地,同有扈氏“大战于甘野”。此次进军路线为户县通往中原之要道。唐初(公元624年),开辟京城长安经秦渡镇至县城西往周至去蜀汉的傥骆驿道。西周至唐代,户县属京畿之地,通往境外之道路较为便利。至明清时,县域东西要道为:南线由长安县祝村至秦渡镇,西行经北庞村、兆丰桥至县城,往西抵灰渠头入周至县境;北线由长安县客省庄入县境,西行经梧村、大王镇、涝店镇抵周至县终南镇。

车马路 #

建国前,县域平川交通以车马路(俗称官路)为主,其分布大致是以县城为中心,呈辐射形状通达全县各大集镇:东经兆丰桥、北庞村、西留村至秦渡镇;东北经青羊务、侯家庙、南庆叙至赵王镇;东南经吕公寨、占管营、东炉丹村至草堂寺,从东炉丹村向东南至庞光镇,经李原寨、二府、平堰下至太平口;南经罗什堡、辛栗村至土门子;西南经水磨头、丈八寺、白庙至甘峪口;西去祖庵分上下两路,上路经水磨头、三旗、铺尚至祖庵镇,下路经陂头、晋侯村、响桥至祖庵镇;西北经西韩村、洪洞庵、皇甫村至涝店镇;北经东韩村、东羊村、什王村至大王镇。大村与大村之间亦有大路连通,并与上述官路相连。全县形成曲曲弯弯宽窄不一的土路交通网。这些土路,晴天只能走硬箍轮大车,雨天泥泞不堪,人车行走不便。

山区小道 #

县域山区全系小道,沿河谷盘旋而上。涝峪:从山口土门子到八里坪,经纸房、沙窝子、两涝,过河涉水到秦岭梁。太平峪:从太平口途经家佛堂、八亩场、煤场、顺水河,过河涉水到深山桦林湾。涝峪、太平峪、甘峪、直峪、栗峪、皂峪等都有通往深山的小道。

古桥 #

明清时曾有“周至到户县,七十二道脚不干”之说。河道虽多,但桥梁却极少。其时县境主要桥梁有四座。

  1. 秦渡镇沣河广济桥:此为唐玄宗天宝年间派太监卢广监修,后被冲毁。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知县王九皋捐俸银50两为倡导,向民募集,得到盐商李良贵赞助百金并任监工,修筑木柱百孔桥。桥高3丈,宽2丈,长约一里,行人宽敞,车驶安全。王九皋撰碑记,命名为“三秦广济桥”,为陕西名桥。后屡毁屡建,清道光年间全毁。后长安县史鱼寨善士赵恒斌募资,于原木桥之南修起石板桥。石桥墩72个,桥墩上架石板(条)两道,宽约2尺,长约60丈,高不过丈。因桥面太窄,过往艰难,每遇洪水覆车丧生之祸时有发生。至民国初,长安县闫家渠一富户为接送出嫁河西之女,捐石板加宽桥面,桥面遂增铺为三道石板,宽度增至约3尺。此桥一直延用至1986年沣河大桥建成后,被洪水冲毁。
  2. 县城西涝河太史桥:俗称西桥,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邑人王九思率乡里历时近两年建成。为十孔石桥,高1丈6尺,宽3丈6尺,长25丈。时陕西巡抚赵廷瑞撰《创修太史桥记》刻于石,以记其事。因王九思曾任史官,故称“太史桥”。至康熙四十四年(1705)凡四修,此后200余年无大损。民国十年(1921)洪水冲毁两桥墩,次年由邑绅王廷瑞(石井村人)督工重修,为9孔石条桥,高1丈6尺,宽2丈6尺6寸,长24丈。此次重修一直延用至1977年,因涝河改道而弃用。
  3. 涝河涝店桥: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邑庠生刘芝募修,为土木石结构,长约30丈,通行铁轮大车,清时重修3次。民国三十七年(1948)底,县政府重修建,交由西安振记营造厂承包。工程费折小麦县斗(县商会制定标准30斤)110石,石灰铁器等费用折合小麦县斗70石,由县政府统筹。所须材料由各乡镇摊派。此桥延用至1965年,涝河新桥建成后拆除。
  4. 兆丰桥:为明清时期县东车辆来往县城必经之桥,今已不存。 另外还有甘河村遇仙桥、运渠店鹰兔桥、曲抱村贴丹桥、蒋村白马河桥等中小型古桥9座。

简易公路 #

民国二十年(1931),陕西省政府为打通渭河南岸西安至宝鸡一线,征集沿途各县民工,在原驿道的基础上拓宽修筑长(长安)益(宝鸡益门镇)公路。户县整修大王镇至涝店镇一段,全长6公里。即后来的西宝公路南线,为县内过境公路。同年,县政府又组织县北、县东北各操民众修筑县城至大王镇公路,长10公里,与西宝南线相接,成为后来的西户公路。民国三十四年(1945),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部征集民工修筑大王镇南经陶官寨西去飞机场和飞机场至县城公路。此后相继修筑县城至涝峪、县城至秦镇、县城至腊家滩(户县知行农专)、县城至草堂寺专用公路。其时除大王镇至飞机场段为砾石路面,余皆为夯土路基铺砂面,平时有铁轮大车碾轧,坑洼不平,遇雨泥泞,车辆行驶不便。 民国时期县内公路无专门养护机构,多由县政府出面组织沿线村堡负责管护。民国后期,出于军事需要,当局对公路养护十分重视。据民国县政府档案记载,1948年县政府为“适应戡乱军事需要,确保交通通讯运用灵活”,发布《紧急时期交通通讯整顿办法》,其中有:“境内公路路面务须经常保持平坦,遇有坎坷不平,该管保甲人员应即时征派民工,迅速整修,做到雨后铺沙,雪后扫雪,路面务须保持规定宽度。沿长户、长益公路附近村庄居民,务须确切执行禁止铁轮大车行驶公路任务,如敢故违,应由沿路保甲人员押送本府究治。前项公路如有铁轮大车损坏情形,该管保甲人员不能事先举发,放弃职责,或事后不能派工补修,民众亦准随时密报检举,如经本府戡查属实者,定惟该管保甲长是问,依法从严法办。境内之桥梁涵洞由所在地之乡保甲人员严格负责,昼夜巡护,务期保持完整。” 民国三十七年(1948)11月,县政府又出台《户县政府养护公路奖惩办法》,主要内容是对地方保、甲长养护修整公路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规范,并以“成绩优劣作为各乡镇长、保甲长年度考核之一。”根据此文件,县警察局大王镇分驻所派警官巡查公路,曾先后查获8辆军用铁轮大车行驶公路上,即时呈报县府。民国三十七年(1948)12月23日,驻户县国民党陆军第十七军司令部为严禁军用铁轮大车行驶公路,由军长杨德亮签发公函给县政府,称军用铁轮大车行驶公路,损坏路面,“殊属不法,”“如再放任铁轮大车在公路行走,除严惩押车人员外,其直属长官亦予连带处分”。此后不久,第十绥靖公署派员来县检查公路,认为有诸多不合格之处,并饬令限期修筑完整。当年11月中下旬,县政府组织沿路文义乡、永定乡、眉岭乡等6保整修长户公路,组织永定乡、眉岭乡等6个保整修长益公路,组织眉岭乡两个保整修机场公路。

公路建设 #

建国后,户县对原有几条土公路进行整修,1955年修筑余下工业区专用公路,北起陶官寨,过县城至余下北岔口,全长12.4公里。此公路亦为户县北去咸阳,东至西安的交通干线。几家驻户单位先后修筑陶机路、户机路、户菜路、电厂路、惠安路、210所路等6条专用公路,总长82公里。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县进行大规模“园田化”道路建设,历经两年多,修起17条主干路(砾石路面)和125条生产路。1985年县内有公路172条,通车总里程482.6公里。其中国道两条:西宝南路、环山路;省道6条:西户路、咸户路、户余路、草寺路、余沣路、涝机路,过境总长45公里;县道20条,以17条主干路为主,总长309公里;乡村道路125条,总长1940公里;1995—2005年相继投资 14,387万元,动员15个乡 镇35万民工,累计拉运沙石22.3万立方米,提供公路用地1000余亩,拆迁房屋700余间,以资代劳1260万元,基本完成县道二级化网络工程。20世纪末,又有过境公路贯通县境,其间省、市又将原省道部分路段移交户县。至2005年县域公路分布网络如下:

国道 #

西宝南线(G108):原名长(长安)益(宝鸡益门镇)公路,东起西安,西至宝鸡,全长185公里。途经户县大王镇、渭丰乡、涝店镇、甘河乡,长19.2公里。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1931年征集沿途各县民工修的简易公路。1958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重修,由交通部公路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同年冬,户县结合水利建设,动员大王、涝店、余下和太平4个大公社(包括后来的渭丰、苍游、甘河、天桥、宋村等公社)1.35万人修筑县境段。填夯土242.44万立方米,路基高1—2米,宽9米,路面宽8米。1959年春户县人民委员会动员1.5万辆次大车拉运沙石,组织上千农民铺筑砾石路面。1971年改铺油渣路面,路面宽8米。1997年拓宽改建成二级公路。 西汉高速公路:1999—2002年,户县交通局协助省、市交通部门历时3年,投资6.5亿元,建成西(安)汉(汉中)高速公路户县平原段23公里。路基宽28米,双向四车道,全封闭全立交,设计车速为120公里/小时。有桥梁通道100余座,路基占地2600亩,建筑土方430万立方米。2005年西汉高速公路户县涝峪山区段25公里已全面开工修筑,预计2007年建成通车。西汉高速公路是户县去陕南、四川的交通要道。

省道 #

老环山公路(原107国道):原为沿山战备路。由余沣路、户余路南段(今人民路南转盘至余下镇北口约500米长)、东西6号路西段和周至段依次连接而成,亦称环山公路。余沣路起于余下镇北岔口,往东南经李家庄、高冠口至长安县沣峪口,户县段长17.7公里。原为618研究所和623研究所专用线,1962年由解放军7989部队修成,为砾石路面。1983—1984年,对余沣路户县段加宽改建,铺筑油渣。路面宽7米,为三级公路。从余下北口西至蒋村镇与周至段相接,长15公里,1977年园田化建设中修成砾石路面,1980年铺筑油渣,路宽7米,三级公路。环山公路向西北贯通周至全境与西宝南线相接,形成东西横贯长安、户县、周至3县的环山公路。后改建为二级路面,宽12米,双车道。2004年环山旅游公路建成后,环山公路改称老环山路。 环山旅游公路(新107省道):2000—2004年县交通局协助省、市交通部门历时4年,投资2亿元,建成过境省道107环山旅游公路。路面宽28米,四车道。户县段东起草堂镇东界,西至蒋村镇西界,长30公里。该路以草堂镇二府村南为界,东段系二级路面,西段为一级路面。最大载重量为汽20挂100。环山旅游公路是户县西往周至东去长安、蓝田,北达西安的通道,是终南山北麓旅游线路。

县道 #

1976—1978年园田化道路建设中,全县修筑主干路17条,其中南北走向9条,东西走向8条,路基宽8米,路面宽7米,高出地面0.5米,均为砾石路。路名以序号分为南北1—9号路,东西1—8号路,路间距离为2.5—3公里。1998年后改以起止地点命名。其中有5条后来被拓宽油化,改建为县道。 1995年2月,户县人民政府制定出《户县公路建设“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1996年10月又作出《户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农村道路建设的决定》。1996年10月,户县人民政府成立“户县道路建设指挥部”,县长王百旺任指挥,两名副县长和交通局长任副指挥,财政、农牧、土地、水利、建设、林业等部门负责人和乡镇长为成员,各乡镇亦成立相应的工程指挥机构。县指挥部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和现场会,解决协调相关问题。此次道路建设从1996年冬开始,全县先后动员15个乡镇35万群众,以民工建勤形式完成浩大的工程量,无偿提供公路用地1000余亩,拉运土方22.3万方,拆迁房屋700余间,以资代劳1260万元。经过7年建设,县域基本形成“五纵四横”二级化公路网络。几条主要县道建设:

  • 西祖路:东起西安西至祖庵以西周户交界,户县段即原东西5号路。在园田化道路建设中,东西5号路以县城钟楼为中心,分别向东西延伸,全长30.6公里。分别于1978年、1980年、2001年完成全线油渣路面铺筑工程。2002年投资950万元,完成东段县城至秦渡镇拓宽、改造、油化工程,建桥2座,涵洞28道。1989—1990年长安县修筑西安至秦镇二级公路,与秦户段相连,全称西祖路。为二级公路,路面宽17米,分向行驶,最大载重量为汽20挂100。
  • 正太路:原南北9号路,北起牛东乡正庄,南至太平口,全长16.1公里。1986年后对原砾石路逐段补强重铺,2000年投资1100万元,完成拓宽、改造、铺油渣工程,改建为二级公路。2003年投资1060万元,完成修复工程,路面宽17米,全幅式分向行驶。 大庞路:原南北7号路,北起大王镇南至庞光镇化西村,全长20公里。1986年后对原砾石路逐段补强重铺,1999年投资1200万元,完成拓宽、改造、油化工程,建桥1座,涵洞42道,改建为二级公路,路面宽13米,分向行驶。
  • 咸余路:系20世纪50年代分段修筑,由咸户路、西户路、户余路三段依次连接而成,北起咸阳市南至余下镇,县境全长19公里。从1969—1976年,由砾石路面逐年改铺为油渣路面。为三级公路。
  • 涝机路:北接涝店镇北的西宝南线,往东南至飞机场,长4.3公里,接户机路往东南可达县城。1959年始修为砾石公路,路面宽3.5米,1974年拓宽为7.5米,并铺筑油渣,为四级公路。
  • 户电路:原南北5号路南段,北起县城,南至户县热电厂。1993年完成2.5公里拓宽、改造、油化工程,改建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3米。2003年完成3.44公里二级标准工程,2004年又向南延伸至石井乡站马村,与旅游环山公路相接,全长6.4公里。
  • 甘曹路:原南北2号路,北起甘河乡张家滩南至白庙乡曹村,长17.5公里。1998年投资930万元,对原13.3公里砾石路进行拓宽、改造、重补油渣,改建为二级公路,路面宽12米,建有桥梁一座,涵洞11道。
  • 滦白路:原东西7号路,东起草堂镇大良村,向东可达长安滦镇与西沣一级公路相接,西至白庙乡白龙沟,长21.5公里。1995—1996年对原砾石路进行拓宽、改造,并铺筑油渣,改建为三级公路,路面宽8.5米,建桥3座,涵洞62道。 另外,1997年投资900万元,建成24公里白宋三级公路。2001年投资260万元,建成3.8公里重阳二级公路。2002年投资950万元,建成11.5公里户祖二级公路。

乡道 #

县境内有乡道16条,总里程228.9公里。包括园田化道路建设中修筑的12条主干路,其中有南北1号路、3号路、4号路、5号路北段、6号路、7号路;东西1号路、2号路、3号路、4号路、6号路东段、8号路,均为砾石路面。另外,1990—1992年,县交通局为12个不通过主干路的乡、镇政府驻地铺筑油路共计12.58公里。1996年祖庵镇和蒋村镇联手修起3公里长的重阳路。

农村公路 #

县域早期遗留下来的农村土路,弯弯曲曲,零乱交错。1976—1978年园田化道路建设中,在修筑的17条主干路之间修起125条生产路,总长1940公里,其中南北走向42条,东西走向83条,南北间距300米,东西间距500米,路宽5.5米。这些生产路虽为土路,仍方便了机械化耕作和村民的出行。另外,各自然村都修有出村土路,与省道或县乡道相连。1978年后不少乡村开始用砾石铺筑生产路和出村路,改变雨天行车难的状况。 2004年,根据省、市交通部门要求,实施“农村通达工程”。不少自然村对原出村路按县制定新标准(基宽8米以上,高出地面0.5米以上,路面结构层厚度15公分以上)进行改建或重建。对于修筑达标的出村路,由市、县交通部门每公里砾石路补助2万元,每公里水泥路补助10万元。当年投资700万元,158个村修筑153公里出村路,其中水泥路10条,砾石路137条。县计委还向省、市争取以工代赈资金107.5万元,补助沿山和山区5乡8村修筑出村路29.7公里。2005年又有114个行政村修筑标准出村路129公里。自20世纪90年代后,农村街道水泥硬化工程亦先后展开,2005年底全县自然村的街道硬化约30%。

山区公路 #

1956—1958年涝峪、太平峪、化羊峪、甘峪、紫阁峪等山区先后修起架子车路共计94公里。嗣后,架子车路继续向深山延伸。1958年修筑涝峪口土门子至涝峪公社驻地纸房简易公路12公里,为土混石路面。1962—1970年,陕西省宁西林业局为运输木材修筑专用线户菜路,亦称宁西路。北起余下岔路口,往西经土门子,顺涝峪纸房、沙窝至两涝,顺西涝河谷往西南至宁陕县的菜子坪,全长88公里,户县境长66公里,为砾石路面。1975年地处东涝峪的八里坪大队与县林场(与宁陕县接界)合作,将北自两涝,东南至八里坪再至县林场的架子车路改建为简易公路,称为宁八路,长14.7公里,路基宽6.5米。20世纪90年代末,户菜路和宁八路成为东涝峪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和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公路。 1970年由太平口经冉家湾、头道河至家佛堂(210研究所驻地),修筑210研究所专用公路,长2.5公里,砾石路面,1976年改铺混凝土路面。1976年为发展林药生产,户县组织平原各公社一千多民工,将210研究所专用公路从家佛堂顺太平河谷往西南续修至深山牛槽子,全称太牛公路,长15公里,路基宽6.5米,土混石路面。1994年县交通局投资160万元完成家佛堂至沙梁子段(称家沙路)12.5公里的泥结碎石路面工程,路基扩至7.5米宽,符合四级公路标准。后成为太平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线路。 1985年黄柏峪修筑简易公路6.6公里,化羊峪、甘峪浅山也通载货汽车路。

桥涵 #

1952年首先对原有旧桥进行维修。1954年修建野口村生产桥和兆伦南桥,均为三孔石拱桥。20世纪70年代园田化道路建设中,为主干路和生产路修筑各种桥梁70余座,涵洞近500道。至1985年全县修建各类道路桥梁108座,总长3948米,各种涵洞500多座。沣河秦镇大桥由省公路勘测设计院设计,省、市人民政府拨款140万元,户县、长安两县集资60万元,户县人民政府负责承建,市水利建筑工程公司、省路桥工程总队共同施工。1985年6月4日动工,翌年6月4日竣工。装配式混凝土T型桥梁结构,属大型桥梁。 1995年投资160万元建成西宁强涝河大桥,2003年投资140万元改建潭峪河桥,2004年投资80万元改建西祖路甘河大桥,2005年投资250万元改建西祖路涝河大桥,均为中型桥梁,上部为预应力孔心板梁,下部为钻孔灌柱桩,荷载汽20挂100,防震裂度七级。又陆续增修涵洞214道。至2005年底,县域共有各类桥梁120余座,其中公路桥梁49座(大型桥1座,中型桥10座),涵洞714道。西汉高速公路在县境内共修建桥梁、通道100余座(道)。 县、乡道桥梁中,有的由于当年修建仓促,技术落后,结构不合理,已有11座鉴定为危桥。